用公款收买满意度,典型的“弄虚作假、欺上瞒下”
用公款收买满意度,典型的“弄虚作假、欺上瞒下”
■ 观察家
妄想用收买民众的方式得到好评,结果只能“连本带利”一起还。
民众满意,是衡量政府工作的根本标准。要让民众满意,就要实干,靠成绩说话,舍此无捷径。但是,有些人非要“另辟蹊径”。
据澎湃新闻报道,12月3日,安徽亳州涡阳县市民反映,当地有关部门下发了一份全国、全省满意度调查的通知,通知要求发动村组干部引导调查民众回答问题时明确回答“满意”“安全”,一定不能用模棱两可的语句或者负面评价。而圆满回答问题的民众凭录音可得100元至300元,镇街经费紧张的由县委政法委解决。
消息一出,便引发了广泛争议:这是什么“神操作”?这份下发给“各镇、街道”的紧急通知,以明码标价的方式,动员村组干部用公款收买民众的“满意”和“安全”,实则以金钱开路,封堵和过滤民意,是典型的弄虚作假、欺上瞒下行为,民众怎能“满意”。
按照这样的操作方式,民众是否真正感到“满意”和“安全”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民众必须答复“满意”和“安全”。满意度调查一旦被动了手脚,不仅失去了应有的真实性和公信力,还会对那些踏实干事的部门和干部造成考核层面的不公平和不公正。
这份通知为何要慷国家之慨,收买“满意”和“安全”,原因不言自明。只有相关部门平时工作不到位,政绩不理想,对不起民众的期望,也经不起上级的检验,才会试图用公款来填补这份“欠账”,是其心虚的直接表现。
事实上,经手人员也知道此事见不得光,所以通知中特别“心虚”地提到,“切勿通过文字方式传述上述工作部署,以免授人以柄、造成不良负面反应”。但是,在舆论监督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的今天,这个用公款收买民众满意度的行为实在是自作聪明,最终“造成不良负面反应”也是必然的。
如果地方有关部门都带头弄虚作假,甚至以下发“通知”的方式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内动员,只能让民众对当地相关部门的工作既不满意也无安全感。
因此,现在亟须厘清的是,究竟有多少人参与了这次动员?究竟为此调查动用了多少公款?一些“经费紧张”的镇街又是以什么名义得到“帮助”的?而这如果仅有当地相关部门的单方面核查,很容易给人留下“自罚三杯”的印象。对此,上级有关部门不妨及时介入调查核实,并给出权威结论与公开处理意见。
而此次事件的曝光,也给各地各部门发出警示,工作就要踏踏实实,干在平时。平时不作为,临时抱佛脚,妄想用收买民众的方式得到好评,最终结果只能“连本带利”一起还。
□沙元森(媒体人) 【编辑:岳川】
关键词: